麻豆视传媒app官方

【 允德  允能 ●  向善  向上 】

社会实践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生是校园网主体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生是校园网主体

成都市麻豆视传媒app官方 2004-07-05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生是校园网主体


我怎么可能喜欢校园网呢?


??编辑老师:


??您好!有个疑团一直在我的心里: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设校园网,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供本校教师查看通知的吗?学生主动光顾的不足5%。可以说,校园网的最大互动
群体———学生完全置身于网外。


??为此,我走访一些学生所获得答案竟是“我怎么可能喜欢校园网呢?”究其原因:一、校园网呈现形式过于正规化、成人化。看看我们的网页分栏,有麻豆视传媒app官方、工作安排、德育天地、教学科研等,确实缺少童趣;二、所有的内容都是由教师管理者发布的,没有一个学生是管理者。校园网的内容发布脱离不了一种无形的说教形式,缺少童言、童趣、童真;叁、没有儿童喜欢的各种游戏,尤其是新奇游戏。


??为什么我们的校园网如此失败?我真不甘心。


??江苏省太仓市鹿河小学 张承智


??学生不该缺位(编辑点评)


??董建勤


??150亿元!这是我国近两叁年来用于建校园网的资金,年均数十亿元。据官方机构调查:50万元是“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及应用状况调查”中多数受访者选择的投入数字;“3万所”是目前已建校园网学校的数目。学校建校园网属大势所趋。600余条!这是一学期下来颇受欢迎的“网聊”老师回答同学问题的次数。中国社科院最新公布的《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显示,经常上网的青少年中,使用聊天室的占54.5%。另一项调查显示,35%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


??师生共为校园网的主体,校园网应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实际情况却不然。信中反映的情况十分普遍:校园网大多声音官方、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缺乏“童言、童趣、童真”,演变成单纯的“教师网”,而主体的另一方———学生则明显缺位。这是校园网建设的误区,正是招致“如此失败”的原因!


??校园网走出冷清的出路在于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吸引孩子们真正地融入、参与。当然首先要建网建站;其次“不能光有路和车而没有货”,要充实内容,扣紧思想道德的脉搏,给同学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教师的机会,请他们畅谈心声,共同搭建一个师生息息相通的平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为“真不甘心”叫好!


??校园网:德育新载体(专家视野)


??杨江丁


??学校建网站的目的是为学生成长服务。那么,怎样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呢?一句话,就是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把校园网建成德育“绿色园地”。


??相对信息技术教育而言,校园网的信息资源建设显得滞后。有些教师只将其作为技术指导的载体,而未将其纳入德育过程中。就此,上海一师附小的可贵尝试值得一提。该校突出道德资源的构建,将丰富的德育资源与实践活动呈现在校园网上,如少先队活动、英模事迹、养成道德好习惯等,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校园网的德育功能。


??与此相关的另一问题,即如何增加学生上校园网的机会。一些学校把电脑作为贵重物品保护起来,除了电脑课上向学生开放以外,课余时间一律大门紧锁。这种状况应该改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机会上校园网。现在,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让电脑“走”进教室,甚至就安装在走廊上,让学生们能与校园网“亲密接触”。


??但随之而来的是校园网监管问题。有位教师反映,在下载教育资料时,一不小心会把一些不太适合学生的内容带进来,如不及时清除,便会造成“污染”。这确实有必要建章立制,比如,每天放学前专人负责对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一次清理。


??总体来看,校园网德育功能的开发应及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网络是金矿,但也有陷阱,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让校园网逐步成为吸引学生上网的“主打网站”!


??(作者为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人物头像作者为罗雪村)


??八方热议


??校园网点击率低于预期的根源是开设者对青少年的了解不够深入,没有弄清楚他们究竟有些什么需求,没有认真研究其兴趣、爱好、心态,片面地从成人的思路出发来安排内容。


??四川省合江县大桥镇中心校 黄家有


??社会上的网吧是让孩子来“玩”,我们则强调校园网站的“教育功能”。当孩子们被沉重的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他们还会对这样的校园网站感兴趣吗?


??成长网网友


??网络有许多功能,寓教于“网”当然是校园网的重要功能之一,但不应当是惟一功能。其实,游戏、聊天、动漫……这些学生喜欢的网上活动,学校不宜横加干涉,而应当多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在网络上多给学生自由和快乐。


??湖北通城 潘广


??同学们不喜欢校园网,原因恐怕在于:不少人希望了解课本外、学校外的事情,故而对校园网没有新鲜感,缺乏兴趣。应因势利导,围绕学生的合理需求,适当增加校园网的内容。


??云南省马龙县政府办 彭竹兵


??要改变校园网的现状,首先必须“民间”化,由学生对网络进行设计和管理;二是丰富内容,除了必要的公布管理规定、校园新闻外,应设立诸如网络文章发表、对某一问题、现象进行讨论等栏目;叁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校管理。


??江西省南昌市政府办公厅 袁茂华


??办校园网吧最理想(思考与建议)


??刘天亮


??我近日在乌鲁木齐市的网吧进行调查时发现,在一些比较正规的网吧上网需要“网络身份证”,但稍微偏僻一点的网吧根本不需要证明且有各种办法逃避检查。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可以探讨:


??一是“网络身份证”的收费问题。本来成年人可以自由上网,而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到网吧上网,每人必须掏3元钱办“网络身份证”。本来是应该社会投入的成本被转嫁给了一些成年网民。


??二是未成年人流入“黑网吧”。正规的网吧上网不便,而那些不需要身份验证的“黑网吧”则人满为患,卫生状况差。电脑里眼花缭乱的都是游戏,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极为不利。


??叁是正规的网吧一旦设备空置,就可能被迫采取一些措施:或不再坚持严查,允许未成年人上网;或为降低成本,使用陈旧或老坏设备。这会将未成年人进一步推向“黑网吧”。


??两相权衡,理想的解决办法是办校园网吧。这样,既方便引导学生,且成本又比校外网吧低。


??孩子们,上网来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徐伟


??今年,我开始做班主任,班上的同学都喜欢上网。他们一般都到网吧去,主要是打游戏和蚕蚕聊天。


??我找了台旧电脑,搬到教室,接上网线……虽然速度很慢,但同学们下课后还是纷纷聚过来,上网浏览。


??过了几天,再打开电脑,发现里面多了蚕蚕的程序,聊天的号码多达几十个。难道将电脑搬到班级是为了聊天吗?于是我专门宣布了一条纪律,发现谁上网聊天就将电脑搬走!同学们不聊天了,可电脑也成了摆设———很少有同学再上网。


??一天,我让一位同学拿来日记,帮他在网上申请了一个网名,然后把日记发到网上。不久,同学们发现文章已被浏览过9次,还有两条回复。他们兴奋起来……我趁热打铁,对他们说:网络最大的作用在于资源共享,你将自己的观点发到网上,可与远在千里的同学共同分享快乐和痛苦。就这样,同学们也经常将日记写到网上,有时也对网上的日记进行评析。


??又一天,我刚上网,就出现了一个短消息:“徐老师,能不能将电脑的使用时间规定一下。全被男生霸占了。”我灵机一动,何不用短消息与同学沟通呢?这种方式虽不知道学生的真实身份,却可以反映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现在,我每天都可以“听”到同学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他们在网上和我无所不谈,我也一一倾情作答……


??校园网:贴近学生须改进(专题调查)


??受“大家谈”专栏组委托,成长网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论之一:学生上校园网需加强引导。21%的学生上校园网不知该干什么;57%的学生只是在老师上网络课时配合老师;14%的学生偶尔到校园网站查看校园信息,和同学交流;只有8%的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自主学习、研究。


??结论之二:学生爱到校外上网,网吧环境堪忧。86%的学生喜欢到外面上网,仅有14%的学生喜欢上校园网。10%的学生经常去网吧,38%的学生偶尔去。45%的学生反映网吧内光线昏暗,其余依次是空气不好,吸烟的人很多;声音嘈杂;收费高;经常有男女嬉笑;有时还有外来人员打架闹事等。


??结论之叁:校园网建设急需改进。57%的学生表示校园网没什么吸引力。67%的学生反映校园网为学生设计的项目太少、不精彩、不生动;18%的学生反映校园网网速太慢;52%的学生反映校园网络权限受限制,很多网页打不开,其中33%的学生觉得这样做效果并不好,虽然控制后学生暂时看不到,但还会利用其他方式去这些网站。关键在加强教育和引导,而不在于限制。


来源:[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