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独生子女人数大量增加,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普遍的家庭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青年报》教育导刊上曾经报道:呼和浩特钢铁厂一对工人夫妇,收到在北京上大学的独生子的来信,空空一页信纸,只用碳素笔画两个大大的“?”,这对夫妇苦笑着对邻居说:“ 孩子嫌寄钱晚了。”这样对父母缺乏爱,缺乏责任感,只要获得,不讲回报的人,能产生出对社会的责任、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吗?加强并改善独生子女教育是我国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孩子任性,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家长缺少与孩子的沟通,轻视思想教育,缺少对孩子的理解、尊重,缺少鼓励、肯定、赏识,家庭缺少民主愉悦的氛围,使孩子丧失自信,产生自卑感。这些都真真切切地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家庭是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尤其是家长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对子女的教育。父母的思想、言行、价值观、生活作风,对孩子有着强大而持久的渗透力,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言行、个性的发展,子女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人口少,孩子难以广泛体验各种社会关系,加之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目的泛滥,几乎淹没了孩子与双亲的交流,以及离婚造成的单亲子女问题等,使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在教育上具有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孩子的生活空间毕竟还小,学校和家庭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密切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互相交流教育信息,家长的血缘权威和经济权威与教师的知识权威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教师要进行家访,学生家长要主动、真实地把子女成长的情况告诉老师,家庭和学校建立起定期和不定期的联系制度,密切配合,教育孩子,让家长有原则地爱孩子。家访不是“告状”,而是和家长、孩子拉近距离的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是沟通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重要渠道,是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学生的有效方法,任何现代化的手段都不能替代这种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改变家长的不当教育观和行为
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的儿童观、对教育职能和家长角色的看法。由于一个家庭只养育一个孩子,许多家长把子女教育问题看作是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教育的工具职能普遍被认可,而教育的固有职能被忽视。家长把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往往放在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上,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热情和关注,不少人甚至把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理想、改变家庭社会地位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由此,把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附属,认为子女对家长是依附关系,盼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出于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目的,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公民。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科学家、政治家、音乐家、画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做儿女、丈夫或妻子,都要做父母——做人,育儿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独立生存能力、有责任心的社会人上。而现在,许多家庭放弃了本来的教育职能,包括亲情的授受、生育、养育和人格的形成,而成了学校教育的承包机构,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造成家庭教育学校化。追求高学历的观念不断被家长们强化,转嫁给孩子们,把孩子们迫向了“考试地狱”的学历社会,剥夺了儿童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家长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可是,对孩子来说,真正重要的智力品质是:集中注意、留心观察、时刻记忆、喜爱提问和思考;最重要的非智力品质是:愉快的情绪、求知的兴趣、活泼的性格,耐心安静地坚持一项活动,以及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给孩子一定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去培养、发展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家长和孩子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这种关系对教育孩子很重要。父母应非常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父母经常吵架,为孩子大动干戈,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试想一下,一个父母整天搓麻将、赌博的家庭怎么能期望孩子“出污泥而不染”呢?因此父母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家访能直接地使这些观念深入家长心中,使家长全面关心孩子的进步成长,改变部分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不良状况,懂得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习惯。在处理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允许孩子犯错误,有自我教育的经历。到大连万达执教过的英国守门员教练吉米·里默说过:我不赞成守门员一失球,就把他换下来,年轻的守门员必须有过犯错误的经验,才能改正错误、避免错误,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
督促、鼓励孩子,使他纠正不良的家庭行为
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当孩子有了成绩就大胆鼓励表扬;当孩子有了缺点,不要采取简单的严厉粗暴,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过多地干涉、批评孩子,会使他们无所适从,缩手缩脚,导致最后无所作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许多家长给孩子造成了这么一个印象:仿佛整个家庭的事、物和人都是为孩子而存在的。在生活上“包办代替”,包揽孩子的衣、食、住、行,怕孩子脏、累,而不让他们沾家务劳动的边。小学生多由家长接送还不算,有的连书包都由家长替背;中学生还要由家长给洗衣袜;大学新生入学很多由家长“护送”,甚至 连床铺都由家长给铺好。在经济上对孩子放任,对孩子的经济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且不说经济宽裕的家庭,就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腰带,甚至东挪西借来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和欲望。对孩子的零用钱普遍表现“大方”,随要随给。在社交上却“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而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 ,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对方的态度,由此常常发展成家长间的争端或摩擦,对孩子产生的却是负面影响。“娇惯”、“放任”、“保护”的教子方法就直接造成了孩子的挑食、浪费、不尊重长辈,不会料理生活和任性、自私、懒惰、蛮横、孤僻的坏习惯,尤其是当父母关系破裂或家庭矛盾恶化时,孩子的各种缺点就表现得特别突出。
我们的独生子女最缺少的是从小的磨炼。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忽视了这样一 个事实: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所以出现了“夏令营中的较量”活动中,中国孩子的表现不佳和如前所述的不知关心自己长辈的大学生。
我班上有位小杰同学,平常上课积极发言,小组讨论时能组织同学,乐于当小组代表,我常常表扬他,但他也很任性,武断。到他家家访后了解到家庭比较娇惯他,喜欢什么基本上就答应什么,以至于有一次他要买书,妈妈觉得已经有类似的书籍可以不要买,但他死活要买,为此还哭了半个小时;生活上,较少从事家务劳动,10岁了还要妈妈陪睡说是怕黑。经过耐心开导,一段时间后,他的妈妈来校反映,小孩进步很大,晚上都是一个人睡觉了,脾气也好了很多。
还有一位小莉同学,很胖,做作业比较粗心,从上段抄到下段会有十几个错字,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家访后,了解到因为是女孩子,家长也让她每天跑楼梯,可她只能坚持两天,怕苦,没有顽强的毅力。我从她思想入手,鼓励她树立自信心,并教给方法,现在错别字越来越少了,而且每天都能锻炼一会儿。
孩子需要家长老师的鼓励,只要我们不“吝啬”,一定会收到惊喜。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家访后积极反馈
许多孩子经过一次的家访活动,都能有一定进步,可见孩子多么需要关爱和鼓励,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家访的决心。但有的孩子缺少恒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能坚持几天,这就要求老师能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交流沟通,和家长配合,必要时再次家访。给孩子积极的反馈,这点努力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上一篇:校本课程开发讲义(七)
下一篇:我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