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惯抓起
素质教育是近几年国家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一种工作口号,它针对性强,针对应试教育,强调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从何抓起?
一、素质教育从“习惯”入手所谓“习惯”是人的某些稳定的行为特征,是人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如何、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生活技能等这些内在的东西,都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这些行为表现,又往往是人各自行为习惯的再现。据观察,一般来说,各方面素质好的学生,其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也相应的良好的。他们学习有条理、有规律,很少无故迟到,很少会忘带学习用品,他们能“锲而不舍”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认真、成绩良好;而各方面素质差的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也相应地差,丢三拉四、上课常迟到、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成绩当然也就差了。良好的素质是习惯成自然养成的,王力教授在《和青年同志谈写信》一文中曾说过,连字都写不好的人,我不接受他做研究生。他认为“连字都不肯写端正的人,要他用严谨的态度来做学术研究是不可能的。”21世纪是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让具有不良习惯人去搞科研,宇宙飞船将飞不回来,在手术台上会把剪刀缝进病人的肚子里去。因此,一个从小养成作业马虎,丢三拉四习惯的人,将来是很难成为高素质人才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越小,越早越好。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越小,越早越好,因为越小可塑性越大,越早难度越小,比如,我们再忙再累,也不会把漱口、洗脸的事挤掉,这个习惯,是我们父母在2—3岁时就开始培养而形成的。如等到成人后南培养,可能就无法形成这种“雷打不动”的习惯了。就初中而言,初一新生是培养习惯的良机。初一新生入学,初中的学生生活,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新的环境,新的起点。尤其是中下和较差的学生,一方面,他们有一切都重新开始的愿望。另一方面他们身上有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不良习惯。如纪律观念差、好动、作业少做、不做;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好几天,又复原,做着作业摊一桌,不知道整理,事后家长代整理,早上急急忙忙、忘这忘那,乱踩桌凳,乱扔纸屑,在自行车棚内拔别人的气门芯等等,他们非观念模糊、自私、不懂得关心别人、关心集体。如果不趁“机"抓,把这些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话,任其发展,成绩就无法大面积提高,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来做人也成问题。那种前松后紧,初一歇一歇,初二赶紧学,初三加压学的做法,将事倍功半。
三、注重班风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使学生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呢?做法是:注重班风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奋发向上的班风,让学生在良好的班风的熏陶下,逐步克服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具体的措施是做好三个一;一个竞赛活动,一个周会,一个家庭联系本。一个竞赛活动,是把全班学生按不同的基础层次,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勤奋、团结、进取向上、勇夺红旗”为主题的竞赛活动。这项活动的比赛项目有: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卫生、劳动、纪律,学雷锋做文明学生、优秀班干等等,每项都有班干分管,做到每日记载公布,及明纠错,不断完善。一个周会是上述活动每周一小评,每月一总评,奖惩分明,力求公正,落实到位。一个家庭联系本是每人把每周评比结果记在本子上,每个项目都刻有红印章,优胜有一周可以得到一枚或几枚红印章并能得到奖励。然后本子交给家长阅
后签字,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并紧密配合、督促,家长说,有了这个联系本,比打电话都好。
上述措施、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只要其中某个项目做得好,都能得到奖励、若干个小组好比一个进步的阶梯,使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使他们一步步往上登,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严谨的学风,增强了他们成功的希望和信心。避免了奖品总是那么几个“好学生”拿,差生只能“望之兴叹”的现象,又能使好生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不会有那种趾高气扬的优越感,而是有紧迫感,克服了公以分数片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倾向,使学生健康成长有了正确的导向。从而班里学习积极性高了,集体荣誉感强了,许多学生热心关心班集体,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气氛。良好的习惯就在这种班风中逐步形成,不良习惯也被逐步克服。